阅读三“步”走
戴荔
入学第一节语文课,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我诵读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伴随着我温柔的引导,以“这块料子还能做什么”为线索,一步步揭开了故事神秘的面纱。此后的日子,我每天为孩子们朗读,精美图书就成了我们的座上客。
不用太多的技巧,因为书籍精致的图画,绚丽的色彩,早已牢牢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闪烁着明亮的小眼睛,在反复阅读中认识了许多字,发挥了无限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平凡中的爱与智慧。
后来,我成了听众,把诵读的任务交给了几个表现出色的孩子。每节课课前5分钟让他们把自己读过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几个特别爱上台的孩子,语文成绩都有了质的飞跃,成了班里的领头雁。
这让我发现:把孩子扶上路,再慢慢地松开手,孩子们会给你一个更大的惊喜。
跟着走,跟中有搀
经过一年级课堂上的引导,孩子们已经爱上了绘本阅读。可是,课堂之外呢?“签条阅读法”,便应运而生。学校根据平时的综合表现每月要评选出一名金星少年,在周一升旗仪式上进行表彰。对孩子们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誉。我便将这种评价机制与阅读的多少挂钩,孩子们在家读了书家长都以小纸条的形式写给我,一周进行一次加星奖励。每到周一,孩子们就像给我交存单一样兴高采烈,在“星星”的带动下,孩子们阅读的兴趣越来越高。
放手走,放中有导
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原来的方法略显陈旧,孩子们渐渐地失去了兴趣。几经斟酌,我决定在班里设立“金话筒”奖。孩子们利用节假日,将自己读书的音频、视频录制出来,再传到班级博客,就有机会获得“金话筒”奖。为此,我还邀请校长亲自为孩子们颁奖。对于这帮“追名逐利”视荣誉为生命的小家伙来说,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于是,一个暑假,班里就有一多半的孩子上传了自己读绘本的音频或视频。大家整天像串门一样,到同学的博客里点击收听。有的孩子不满意自己的朗读,竟然会重录几十次。试想,一个爱上自己声音的孩子还怕他不爱阅读吗?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内在禀赋和潜能的显露和发展,教学方法的革新越具有趣味性创新性,它就会越受孩子欢迎。以“金话筒”为契机,大胆地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读,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孩子们就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如今,这样触动新浪的阅读已是孩子们常态的生活方式。阅读慢慢超越了轰轰烈烈的表面现象,进入了更深的心灵层次。不同层次的孩子自觉地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品味经典、深沉、伟大的作品,他们的生命也将因此变得卓尔不凡。
《中国教师报》2014年4月2日 第1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