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2019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开展君子教育,以“抓质量、创特色、树形象、促发展”为基本方针,深入探索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小学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面向新时代确立新目标,根据新形势确立新定位。
工作思路:
一、教学上深入推进学思行教学改革。以“学得快乐,想得深入,做得扎实”为导向,大力推动“晨诵、午读、暮省”学生三大行动;深入实施“待课行动、小组合作学习、精彩五分钟”三大策略。
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课堂九条”的落实,继续深入推进分项测评,以测评促进实施分类指导。减轻学生过重的上课负担;提高作业质量,规范管理作业,落实作业分层布置制度和总量控制制度。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潜能,定期举行单项或综合竞赛,丰富学习形式,推选优异学生。
三、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教育。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增加劳动教育课时,推动劳动教育。力争教学融合创新。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全面加强常识艺体课的管理,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制度。开展学校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四、立足我市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工程”,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必修课程建设,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全面加强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全面加强红色教育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
一、强化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民群众最看重的评价指标和依据,其对于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程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同样是保证教学质量,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侧重点:
1、以质量为导向
以质量为导向,意味着在教学管理中,将质量评价放在第一位,体现在:首先,完善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业务评优更注重业绩,将教师工作量标准,与绩效工资挂钩;其次,完善教学管理的计划、实施和评估过程管理,推动课程实施评估评价,增加教学成绩在学科评估中的比重;再次,完善教学常规检查,执行严格细致的检查标准,严格推行教学事故处理办法,力争下一学年度教学事故零发生。
2、以课堂为根本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关于课堂改革,我们主要围绕推进“学思行”教学深化增效工程来进行,由于“学思行”教学体系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故而在第二、三部分会进行展开阐述,此处仅就严格落实待课行动作一介绍。今年5月,我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待课行动”的意见》,旨在让学生利用好预备铃至上课铃响起前的这段“待课时间”,诵读《论语》、古诗词等国学经典,且全程由学生进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接下来会继续落实待课行动的开展,重点在于待课期间任课教师是否到位、4名组织学生是否到位、板书是否按要求完成以及待课诵读的实际效果。
3、以备课为起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开展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强调教师每课必备,备课留痕,由教务部负责定期检查备课情况,教师处牵头组织集体备课,通过集中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促进课程设计日趋完善。提倡骨干教师主动指导年轻教师备课,现身说法,帮助年轻教师更快成长。鼓励年轻教师先备课后听课,以听课的收获再来修订备课,藉以吸取经验,改正不足。
4、以作业为抓手
作业是帮助学生消化课堂知识、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一方面要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这就要求我们任课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精心选择、慎重考量,决不能以量取胜,让每道题都有其意义。同时,教务部接下来要规范作业批改情况,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现象,孩子的作业由家长批改、指导、订正,教师只看家长的签字,这是不适当的。作业不应该成为家长的负担,我们要求家长签字,只是要家长尽到自己的监督职责,同时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而不能强制其代替教师的批改和指导工作。
5、以测评为参照
测评是反映教学质量的窗口,也是对学生自身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检验,未来教务部将将继续做好各年级、各科目的分项测评组织工作。首先,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选取特定的测评内容。如语文科目测评古诗文诵读、普通话、作文等模块,数学科目测评口算、应用题等模块,体育科目测评体能是否达标等。其次,根据不同年级,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如语文科目低年级测评可能侧重于拼音、讲故事等,而高年级则侧重于作文、演讲与朗诵等;又如体育科目不同年级所应达到的体能标准也应有不同。最后,测评仅仅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参考,而不能用来排名甚至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课程建设
下一学年度,教学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学思行”课程实施指导纲要,落实“学思行”教学常规和教学流程。在课堂学习环节,重点围绕“课堂学习三大行动”展开。
1、落实“35+5”课堂模式,倡导互动教学
下一学年度,教学管理部门将继续推动“35+5”课堂模式的全面落地,实现互动教学的全面推广。所谓“35+5”模式,即是指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分为两个部分,35分钟由任课教师进行讲授,留出5分钟由学生进行展示。首先,要保证“35+5”模式的全面推行,使师生习惯这一教学模式,每堂课都有不同的展示。其次,要合理规划时间,既要保证教师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展示留足时间,也要指导学生利用好这宝贵的5分钟,充分展示自己。同时,任课教师要提前规划好展示的安排,选定展示学生,做到机会均等,还应指导学生合理选题,确定展示方向。
2、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倡导探索教学
经过国内外很多研究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比起单打独斗式的学习更为有效。下一学年度,我们将继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实施工作。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自主、合作、探究”的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凸显小组合作学习。所有班级实行4-6人为一组的分组办法,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和小组分工,实现全员参与、互相协作的学习氛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科研课题的开展,加强理论层面的学习和培训,集思广益、解决我校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小组如何组建,怎样选拔和培养小组长,组长的角色、责任与任务有哪些,如何通过小组文化建设、小组公约,形成小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问题。
3、落实星级评价衡量模式,倡导竞争教学
星级评价管理依托小组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对其各种学习活动进行量化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责任感。具体落实在于,一是要统筹制定评价标准,做到公平合理。二是要强调全员参与,单靠教师来评价工作量很大也不全面,可以考虑由小组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共同构成。三是奖惩机制,将星级评价的结果和学年的评优相挂钩,为评优提供学业参考。
三、细化教学培养,学思行相结合
“学思行”教学体系在课堂改革方面以“课堂学习三大行动”为代表,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则形成了“一日学习生活三大行动”,深入推进“晨诵、午读、暮省”,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学、思、行”三位一体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这也是下一学年度在教学管理方面要着力的方向。
1、引导学生“乐学”
“学思行”教学体系旨在传递“乐学、好学、善学”的学习理念,这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同时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技巧。
2、引导学生“善思”
“学思行”教学体系的“思”内涵较为广大,一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面对问题学会“三思而后行”;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同时利用思维导图等思考工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借助“一日学习生活三大行动”之“暮省”,每天的晚上,要求学生对今天的学习生活进行一个总结反思,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剖析自我,自觉改正缺点,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3、引导学生“笃行”
“学思行”教学体系的落脚点在于“行”,古人云:“知行合一”,通过学习和思考,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最后都将以“行”的方式所展现,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予以实践。同时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十大行动”等丰富的校园活动形式,正确引导孩子们的实践。
四、优化教师发展,促进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师。”前文所述的一系列的工作规划和改革方案,无不仰赖于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此,在下一学年度,我们计划开展教师发展三大质量工程。
1、以“教师三大行动”为核心,开展教师素质培养工程
“教师三大行动”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成为我校教师发展的一项品牌,不仅取得了实效,也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下一学年度,我们计划继续深化“教师三大行动”。例如,坚持教研组读书漂书活动,撰写读书笔记,同时拟由教师们来推荐优秀的读物,形成“菁莪教育书单”,供大家选择读物时参考;对教师们的读书笔记进行定期评选,择优进行表彰并影印,供大家分享学习。坚持教学教研论坛开展,以常规教研组活动为依托,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和学科特点,自定议题,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主题报告。定期举行校级教学教研论坛,给教师以展示的机会,不断打磨,将优秀的报告人向更高的平台推荐交流。坚持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博文,在往年的博文中,不论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归纳,还是教育理念的探讨,其中不乏许多一线教师的真知灼见,有力的提升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但是由于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博客的受众群体在不断减少,影响力已大不如前。我们鼓励教师以个人或教研组名义开设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平台发表自己的原创文章,也便于同事间转发交流。
2、以青年教师导师团为依托,落实青年教师培育工程
为全面提升我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积极促进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取得新作为,构建学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梯队,为我校推进综合改革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利用三年时间造就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型教师。学校对年龄在35岁以下(35岁以上教师自愿参与)在岗青年教师实施“青年教师培育工程”。今年3月22日,我校隆重举行青年教师培育工程启动仪式,聘任了首批青年教师导师团导师。下一学年度,我们将以此为依托,继续深化青年教师培育工程。
教师处要制定并实施青年教师系列成长计划,建立健全评优激励机制,发挥导师团作用,推行青年教师基本功达标制度,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培育工程将充分利用导师团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采用师徒结对的办法,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3、以骨干教师培养为目标,推进“菁莪园名师”打造工程
“菁莪园名师”是学校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菁莪园名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
具体的工作要点大致有:一、严格按照《意见》要求,做好资格审查与评选工作,确保评选公平公正公开。二、根据《意见》要求,落实好“菁莪园名师”的相关待遇,以鼓励其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三、根据《意见》要求,做好对名师工作室的监督与考核工作,保证其工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