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篇第十 10.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⑴,鱼馁而肉败⑵,不食。色恶,不食。
10.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⑴,鱼馁而肉败⑵,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⑶,不食。割不正⑷,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⑸。
唯酒无量,不及乱⑹。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译文】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霉烂发臭,鱼和肉腐烂,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该当吃食时候,不吃。不是按一定方法砍割的肉,不吃。没有一定调味的酱醋,不吃。席上肉虽然多,吃它不超过主食。只有酒不限量,却不至醉。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吃完了,姜不撤除,但吃得不多。
【注释】⑴饐而餲——饐音懿,yì;餲,ài;饮食经久而腐臭。⑵馁,败——馁音“内”的上声,něi,鱼腐烂叫“馁”,肉腐烂叫“败”。⑶不时——有两说:(甲)过早的食物,冬天在温室种菜蔬,在《汉书•循吏•召信臣传》和桓宽《盐铁论•散不足篇》里便称为“不时之物”。但在汉朝,也只有“太官园”和其它少数园圃才能供奉,也只有皇上和极为富贵之家才能享受,而在孔子时,不但不必有温室种菜的技术,卽有,孔子也未必能够享受。(乙)不是该当吃食的时候。《吕氏春秋•尽数篇》:“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卽此意。⑷割不正——“割”和“切”不同。“割”指宰杀猪牛羊时肢体的分解。古人有一定的分解方法,不按那方法分解的,便叫“割不正”。说本王夫之《四书稗疏》。⑸食气——食音嗣,“气”,说文引作“既”。“既”、“气”、“饩”三字古书通用。“食气”,饭料。⑹乱——高亨《周易古经今注》云:“乱者神志昏乱也。《左传》宣公十五年传:‘疾病则乱’。《论语•乡党篇》:‘唯酒无量不及乱’。易象传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得其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