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教育 > 每日论语

述而篇第七 7.15冉有曰:“夫子为⑴卫君⑵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作者:菁莪乐育发布时间:2016-06-01点击数:

7.15冉有曰:“夫子为⑴卫君⑵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冉有道:“老师赞成卫君吗?”子贡道:“好罢;我去问问他。”

子贡进到孔子屋里,道:“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道:“是古代的贤人。”子贡道:“[他们两人互相推让,都不肯做孤竹国的国君,结果都跑到国外,]是不是后来又怨悔呢?”孔子道:“他们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又怨悔什么呢?”

子贡走出,答复冉有道:“老师不赞成卫君。”

【注释】⑴为——动词,去声,本意是帮助,这里译为“赞成”,似乎更合原意。⑵卫君——指卫出公辄。辄是卫灵公之孙,太子蒯聩之子。太子蒯聩得罪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逃在晋国。灵公死,立辄为君。晋国的赵简子又把蒯聩送回,藉以侵略卫国。卫国抵御晋兵,自然也拒绝了蒯聩的回国。从蒯聩和辄是父子关系的一点看来,似乎是两父子争夺卫君的位置,和伯夷、叔齐两兄弟的互相推让,终于都抛弃了君位相比,恰恰成一对照。因之下文子贡引以发问,藉以试探孔子对出公辄的态度。孔子赞美伯夷、叔齐,自然就是不赞成出公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