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课题研讨会在我市召开
7月13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十八届课堂教学观摩评议暨十三五《益智课堂与思考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讨会在我市召开,探讨“十三五”期间益智课堂与思考力培养的理论支撑及实施路径,优化学校课堂教学,开发中小学的益智课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所广一、山东省教育电视台台长邢顺峰、济宁市教育局局长闫志强等出席开幕式。全国各地承担十二五课题的学校领导及教师、各地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教科研、电教部门人员等参加了此次研讨。
开幕式上,闫志强、邢顺峰先后致辞。闫志强在致辞中说,作为孔孟之乡,济宁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纳入十大民生保障体系,与省教育厅签订推进教育民生工程战略合作协议,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济宁市电教馆带领全市部分学校参与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课题研究,连续四年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全国中小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90个课例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被评为国家级优课。中小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共获得8个国际奖、89个全国奖、630个省级奖。近年来,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以“创建儒雅校园,打造魅力教师,培育君子学生”为核心,为迎接本次活动的举办,建设了“学思行”特色课堂,精心打造了10大“工程”,主要包括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志学礼君子操展示工程、办学成果展示工程、校园环境仿古整修工程,包括课程改革、传统文化教育、班级建设、教师发展、才艺展示等,实现了“三个变样”,即学校变样、教师变样和学生变样。
所广一对今后一段时期的课题研究提出期望。他说,中国教科院作为国家教育研究的最高机构,创建了“以科研促培训,以培训促发展,以发展促教改”的科研发展模式,为基层和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学习借鉴的平台。十八年来,课题研究和实施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探索了许多有效机制,形成了许多鲜活的教学案例,彰显了教育科研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支持和响应,各地学校都在不断追寻着“多样发展、特色发展、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目标,创建不一样的特色、展示不一样的精彩。未来五年中,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把教育的统一性、教育的现实性和教育的多样性结合起来,充分显示课题实施的高度、研究的深度和成果的显示度,充分发挥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改革实践中找准突破口,选好切入点,实现重点突破。要通过实验、通过试点,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改进,边改进边提高,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发展中再创辉煌。
这次活动为期3天,对十二五课题进行了结题总结,进行了十三五课题研讨与思维教学方面的专家报告,现场展示了11节现代教学益智力与思考力培养的实验课,观摩了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24节“学思行”特色课堂,及茶艺表演、民乐演奏、书法、手工制作、沙画制作等30多个社团活动和“少年明德·志学礼”活动,向全体与会代表充分展现了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厚底蕴和丰富成果,得到领导、专家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