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新闻

齐鲁名师亲身示范,青蓝工程薪火相传——我校开展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作者:梁云秀发布时间:2019-11-29点击数:

齐鲁名师亲身示范,青蓝工程薪火相传

——我校开展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11月25日,我校举行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工作室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工作室主持人郭峰老师执教语文课——《少年闰土》。

郭峰老师准确把握部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依照单元要求,紧扣“认识鲁迅、纪念鲁迅”这一人文要素,以“借助有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语文要素,深入钻研教材,组织课堂教学。他从“交流资料,初识鲁迅”——“品读感悟,感受闰土形象”——“走进童年,走进真实鲁迅”三个环节开展教学,处处精心设计,充分凸显“以生为本、循序渐进、自主探究”等课标理念。

上课伊始,师生共同“交流资料,初识鲁迅”。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初步了解到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是郭老师以为,这样的鲁迅是大众的鲁迅,是被剥离了血肉的,是概念化、高高在上的、不够全面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形象是和学生有距离的,不能为让学生喜欢和接近,而对青少年没有吸引力的人物不会成为学生喜欢学习的内容。而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一文,则是走近真实鲁迅的最好介质,跟着鲁迅的文笔认识少年闰土能很好地为我们走近鲁迅提供一条道路。“童年、友谊”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有自然的亲切感和好奇感。郭老师顺势利导引入第二环节。

品读感悟,感受闰土形象。认识和了解鲁迅笔下的鲁迅,郭老师让学生分层级体悟“未见其人,先听其事;既见其人,又观其貌;结成好友,畅聊生活”,不断将思维深入推进。在感受闰土外貌的教学环节,郭峰老师先让学生多次朗读这段描写,细读品悟闰土典型的外貌特点。感受到鲁迅先生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结合丰子恺的画作,从而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刻画“抓特点”的写作方法。郭老师认为,要深入了解人物一定要有“叙事情”,因此,他让学生自主探究闰土给“我”讲述的四件新鲜事,分享最感兴趣的故事,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借助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一遍又一遍地扎进文本,再跳出文本,结合学生生活,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勇敢猜想,品读析句,从而深刻感受到闰土的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学生在文字的海洋里翻腾跳跃,乐此不疲地畅游,文字成为温暖的符号,成为情感的纽带。

闰土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面镜子,闰土的“无穷无尽”的“稀奇事”正是映衬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的“并不知道、没有知道、素不知道、所不知道”。郭老师并没有将课堂局限于只去了解闰土,郭老师机智一转,从这里引向为什么“我”有那么多不知道?从而对那久远的深层的历史进行回归,对鲁迅先生创作本文主旨有了更清晰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郭老师讲到,童年是人的第二故乡。所有对童年的回忆都是一种对“故乡”的回归。 那些留存在鲁迅先生童年记忆里的跳鱼儿、猹,那些让他回味了几十年的观音手、鬼见怕,那些陪伴着他一路欢笑,一路成长的人和事,都曾像少年闰土一样,在鲁迅先生坎坷的一生中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忆。所以冰心说:“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所以他采用回沓朗读方式引导学生:“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闰土的形象在一遍又一遍地涵咏中深深扎根到每位听课的学生心中,也必将成为他们一生难忘的记忆。这就非常巧妙地达成了“走进童年,走进真实鲁迅“的教学目标,第三个教学板块圆满完成。

 

郭峰老师认为“教材是好的例子”,语文学习一定要用好教材,把握语文的课程性质教好语文,从“学知识”向“找方法”提升,但是方法一定要在广泛的阅读实践中不断迁移运用才能达成“提能力”,用语文来教学生,最后形成语文素养。“1+X”则是实现语文素养提升的好办法。郭峰老师向同学们出示了《阿长与<山海经>》、《兔与猫》、《故乡》、《社戏》部分精彩片段,推荐拓展阅读鲁迅的《呐喊》、《朝花夕拾》等经典,则是为了让学生透过一扇窗去推开一扇门,走进阅读的世界去饱览更多风景。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惚兮兮,其中有象;恍惚兮兮,其中有物。”郭峰的课堂物象结合,道法自然,其教学高超之处在于他在把握教材的同时,能够跳出教材,从人文和哲学的角度关照课文内在逻辑和神韵。他的教学超越技艺,追求着语文教学之道。

浑然不觉中,一节课已经过去,同学们和听课的老师们仍意犹未尽,青年教师和曲阜师范大学实习教师、济宁学院见习教师都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期待能再次聆听郭老师教学展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