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堂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
欢迎来到我们的孔子学堂,孔子学堂是中国孔子基金会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和文化推广项目,创立于2015年。我们学校是孔子基金会在全国中小学首家授牌单位,2015年6月28日,由我们学校承办了“孔子学堂”百堂会,一百多所学堂单位齐聚我校,共襄盛举。目前,我们学校是“孔子学堂”项目学校版首家示范校,也担负着孔子学堂的推广工作。
现在有请大家来到学堂门口。请听我介绍,进入孔子学堂有三个流程:一是及门,二是登堂,三是入室。首先,我们进行第一个流程:及门。及门出自《论语·先进》,其中讲到:“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及门”是指学生正式登门拜师受业。请大家整齐排成两队,保持肃静。
随着学堂门的缓缓打开,请随我进入学堂,进行我们的第二环节——登堂。“登堂入室”出自《论语·先进》中的“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原意为登上厅堂,进入内室。后用来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登堂后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参拜孔子的仪式。请在孔子像前肃立,由我来主持参拜仪式。
各位远道而来的客人、领导、老师们:欢迎莅临我们的孔子学堂!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我们的至圣先师!
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曾经说到:“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可见,孔子的智慧源远流长、举世闻名。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仁者爱人”的教育情怀、“有教无类”的价值追求、“文质彬彬”的人格理想、“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方法、“诲人不倦”的教师风范等等,留给我们无限的教育智慧,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亟待开发的教育宝藏。
今天,我们来到孔子像前,让我们一起祭拜先师,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
请面向孔子像,肃立——正衣冠——行鞠躬礼: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礼成!
请来宾一起进入第三环节——“入室”。弟子进入师父之室,参学问道,称为“入室“。这里是我们学校《论语》讲堂,是学校师生、学堂来宾共同学习参悟《论语》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向广西桂林校长培训班、山东省第三期校长影子培训班等多次开展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活动,效果非常好。
下面的时间请大家自行参观,合影留念,深入交流。
进思,退省。
孔子学堂镇堂三宝
我们学校的孔子学堂有镇堂的三大法器:欹器、慤著和规矩。
这件法器叫欹器,是古代鲁国国君放在宗庙中相当于今人“座右铭”。《宥坐》篇中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欹器有个特点:当它空虚不盛一点水时,就只能欹斜地放着而无法端正地放置,把它扶正后,一放手它就又歪斜在一边,这就是所谓“虚则欹”;在这容器中注入中等数量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在那里,这就是“中则正”;但在容器注水又不可太满。水太多了,它又会自动向另一侧翻倒,而把水都倒了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满则覆”。鲁国之君把这奇异的容器放在宗庙中作为“座右铭”,目的在于提醒自己,万事都要采取中庸之道,适可而止,切不可过分,慎防“满而覆”。我们现在把欹器当做孔子学堂的法器之一,目的也是起到告诫警示作用。
这块铭石刻是“悫著”(que zhu),“悫著”来自《礼记·祭义》中“致爱则存,致悫则著”,悫的意思是诚实,谨慎。“著”的意思是显明,显出。意思是达到大爱就永远存于世间,诚实达到一定境界就会声名大振。在祠堂中大都刻有“悫著爱存”。郑玄注解:“存,著谓其思念也。见善自存,见不善自省。”《幼学琼林》中写道:“值既降既濡之候,礼毋缺于春秋;呈则存则著之形,情必由于爱悫。”意思是一年中,雨露既濡的春天,雨露既降的秋天,一定不能忘记祭祀祖宗;孝子祭祀父母时,必须要有父母好像还存在,而且好像就在眼前的态度,而要有这种态度,就必须有对父母至亲爱、极尊敬的感情。这和《论语·述尔》篇中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件法器大家猜得到吗?对,这是规和矩,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孔颖达疏:“规所以正圆,矩所以正方。”规用来校正圆形,矩用来校正方形,《荀子·礼论》说“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规矩合用比喻标准法度。告诫我们做事要讲规矩,在家中要讲家规,在学校要讲校纪,到社会中要恪守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