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诗词大会 悟中国诗词文化
前不久CCTV1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让全国中小学生耳目一新,觉得很有看点,我看了感觉“乐亦在其中矣”。
我开始看诗词大会时,只会看个热闹,关注一下谁会是这期的擂主,谁的功底怎么样,能答上来的就随着答,不会的只求一个答案就行了,也会跟随选手高兴或紧张,其他也就全然不顾了,感到有点枯燥乏味;看了几期诗词大会后我发现,其实如果仔细看,完全会有另外一番感受,就像喝茶一样,如果细细品味,会韵味无穷。
诗词大会第四期节目中,选手在答题时,说到诗人刘长卿,其中的“长”字读zhǎng而并不读cháng,我便想,不是读cháng吗?难道这位选手连诗人的名字都读不准吗?主持人董卿普通话那么标准,而两位点评专家学识渊博,他们也都读刘长(zhǎng)卿,我就纳闷了。随后我查了查资料,确实是读刘长(zhǎng)卿。原来我们在读这位诗人的名字时,都读的错误读音啊!后来,我和同学也交流了这个问题。这次诗词大会上选手的一个读音,纠正了我从幼儿启蒙到现在的一个错误读音,如果不看诗词大会,不知道会错到什么时候呢?
在这次诗词大会中,当选手答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时,康震教授讲了这么一个故事: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位诗人在一次宴会上,几位歌女边弹琵琶边唱歌,三位诗人便打赌看唱的谁的诗多。歌女先唱了王昌龄的两首诗,又唱了高适的一首诗,这时王之涣着急了,他指着其中最美的一位歌女对其他两位诗人说:“她若不唱我的诗,我就拜你们两个为师。”这位歌女果真唱了王之涣最有名的《凉州词》。选手答的这道题虽然简单,但是诗词背后却蕴藏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经专家这么一讲解,真是意趣盎然,受益匪浅。
看《中国诗词大会》不仅仅看选手的竞赛,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知识,了解了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地体会到:古诗词的学习需要我们博闻强识,悟其道理,品其韵味,尝其乐趣,只有如此,才能达到诗词文化的更高境界,享用终生。